村莊牌坊的代表——棠樾村莊石牌坊雕刻群
時間:2017-03-01 14:44:16 點擊:次
棠樾村莊石牌坊雕刻群,是我國著名的村莊牌坊建筑。步入棠樾古村莊,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位于村口的7座村莊牌坊,它們構成了徽州村落中,獨一無二的村莊石牌坊雕刻群景觀。棠樾村莊石牌坊雕刻群,雕刻工藝精湛,內涵寓意豐富,在全國來說,也是十分罕見的。下面,是我們專業石牌坊廠家,在考察棠樾村莊牌坊雕刻群的一些見聞,與大家分享。
棠樾村莊石牌坊雕刻群,是按“忠”、“孝”、“節”、“義”排列,從村口往村里數,這些村莊牌坊的次序,分別為“鮑象賢尚書石牌坊”、“鮑逢昌孝子石牌坊”、“鮑文淵妻節孝石牌坊”、“鮑漱芳父子義行石牌坊”、“鮑文齡妻節孝石牌坊”、“慈孝里石牌坊”、“鮑燦孝子石牌坊”。棠樾村莊石牌坊雕刻群,本來有10座村莊牌坊,最早的3座村莊牌坊,立于元朝,經過日曬風吹的侵蝕,在加上保護不力,在民國初年轟然倒塌。
在棠樾村莊石牌坊雕刻群中,每座村莊牌坊,都是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這7座村莊牌坊述說的是,鮑氏家族中孝子、節婦、樂善好施者的感人故事,把鮑氏家族的風光和榮耀,通過村莊牌坊,留給了后人,也讓后人面對一座座村莊牌坊,去追思、去感慨。
棠樾村莊石牌坊雕刻群中,有這樣一座明代建造的村莊牌坊,在石牌坊橫匾上,鐫刻“御制慈孝里”幾個大字,是為旌表鮑宗巖、鮑壽孫父子的“忠”而建,也是村莊石牌坊雕刻群中,唯一的一座由皇帝親批“御制”、國家出資建造的村莊牌坊。
這座村莊石牌坊,記載了宋末元初時,鮑氏家族一段不平凡的慈孝史實。因為鮑氏家族的財力非常雄厚,當時有叛軍劫持鮑家父子,脅迫二人交出錢錢財。鮑氏父子效忠朝廷寧死不屈,拒不答應。叛軍威逼先殺一人,讓這對父子,自行決定先殺誰。豈料二人竟爭相求死,以保全對方性命。二人的行為,感動了叛軍,最后放了父子二人。后來明成祖朱棣,知道了鮑家父子的事跡,為了旌表他們,賜建這座村莊牌坊。清乾隆皇帝,聽到這故事后,撥銀將村莊石牌坊重新修繕。兩個不同朝代的皇帝,加封同一座村莊石牌坊,在全國來說,都是十分罕見的。
棠樾村莊石牌坊雕刻群中,表現“孝”的“鮑逢昌孝子石牌坊”的故事,最讓人感動:明末清初的時候,世道紛亂,鮑逢昌的父親,外出久無音訊,清順治三年,14歲的逢昌外出乞食尋父,經過千辛萬苦,終與父親相見于甘肅雁門古寺中,奉父以歸,為了表彰鮑逢昌的孝行,人們就建造了這座村莊石牌坊。
而表現“節”的“鮑文淵繼妻吳氏節孝石牌坊”,在棠樾村莊石牌坊雕刻群中,是最讓人感慨:鮑文淵繼妻吳氏,25歲嫁入鮑家,29歲丈夫去世,她立節守志,對前室的兒子視如親生,盡心撫養,直至其成家立業。吳氏還盡心侍奉,患病的婆婆到壽終。在她老年時,她將自己的積蓄全部捐獻出來,維修鮑氏家族九世以下的祖墳,安葬族屬中沒有錢安葬的人。
吳氏的舉動感動了鮑氏家族,遂打破繼妻不準立牌坊的常規,要求朝廷給予立坊旌表,朝廷同意破例,為她建造了一座,規模與其他村莊牌坊相等的村莊石牌坊。盡管吳氏得此厚愛,但村莊牌坊的匾額上“節盡三冬”的節字,上下兩部分,是錯位雕刻上的,這表現了繼妻的地位,不能和原配平等。
據傳,鮑氏家族當時已有“忠”、“孝”、“節”石牌坊,獨缺“義”字石牌坊。鮑氏家族傳承至鮑漱芳時,官至兩淮鹽運使司。他欲求皇帝恩準賜建“義”字石牌坊,以光宗耀祖,便捐糧十萬擔,輸銀三萬兩,修筑河堤八百里,發放三省軍餉,此舉獲得朝廷恩準,可以建造村莊牌坊。得到恩準的鮑漱芳,在嘉慶二十五年建成“樂善好施石牌坊”。鮑氏家族“忠孝節義”村莊石牌坊雕刻群,由此齊全了,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棠樾村莊石牌坊雕刻群,都是石牌坊廠家,用優質的青石雕刻而成,屬于青石牌坊的一種。這種青石雕刻成的村莊牌坊,堅實挺拔、氣宇軒昂、華麗壯觀,整座村莊牌坊,都是靠村莊牌坊構件之間榫接組成,石與石之間的巧妙結合,使得村莊牌坊,歷數百年不倒不敗。
棠樾村莊石牌坊雕刻群,考察結束后離開時,再回望那7座雄偉的村莊牌坊,突然感到它們更加雄武,也更加孤寂。是不是因為這些村莊牌坊,有著沉重的歷史,所以才要用石牌坊雕刻的方式,才能彰顯出這些村莊牌坊的歷史韻味呢?圖文無關,本文村莊牌坊圖片,有專業石牌坊廠家,嘉祥長城石雕廠提供。
編輯:張志爽
版權屬于:http://m.fgjbby.com.cn/山東嘉祥長城石雕廠
版權所有,其他人轉載時,必須以連接的形式注明作者出處及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