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石牌坊倒塌后的深思
時間:2017-02-08 14:59:33 點擊:次
武大石牌坊被拆除,使得石牌坊這種我國特有的紀念性建筑,重新進入人們的視線。石牌坊又被人們稱為石牌樓、石雕牌坊,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具有極高的社會地位。在封建社會時期,建造石牌坊,是最高的表彰方式,也是古人一生的追求。這里說的武大石牌坊,是指建立在武漢大學校門口的石牌坊建筑。
武漢大學校門口“國立武漢大學”的石牌坊倒掉了,倒掉的原因不是因為豆腐渣工程,而是因為武漢大學要搞校園建設。武大石牌坊不僅是武漢大學,更是武漢市的著名景觀之一,對于這座和武漢大學櫻花齊名的“國立武漢大學”石牌坊,武大學子乃至武漢市民,都有深厚的感情,它的拆除,讓許多人在情感上無法接受。
這座石牌坊是1992年時,為紀念武大建校100周年,以上世紀30年代的古代石牌坊為藍本建成的,距今不過20個年頭。按胡駿的說法,的確沒有文物價值,從這一點上來說,拆了毫不可惜。不過,一所大學今天能夠毫不留情地拆除,有20多年歷史,并且已經被廣大學子和市民接受和認可的一座石牌坊建筑,明天就能夠拆除只有40年歷史的房子、60年歷史的建筑、80年歷史的教學樓、100年歷史的古跡……而一所大學又有多少歷史厚重的建筑,經得起如此辣手拆房?
武漢大學這所有120年歷史的大學校園,如今還留存有多少百年建筑?一座建筑要不要拆,能不能拆,難道僅僅是看其是不是保護文物,而不是其在學校、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價值嗎?有這種思維的人,應該去從事文物保護工作,而不是在大學校園里任教。因為他們心目中,沒有“人文、歷史、文化”這些概念。
近些年來,全國眾多的大學紛紛大搞基建,拆舊房,建新房,立志要成為國內一流的大學,志向更高遠的,是要成為國際名校。10多年的建設搞下來,學校面貌的確煥然一新,到處都是時尚的新建筑,看著就像是現代化的CBD,就是不像大學校園。要追上國際上的著名大學,需要硬件和軟件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這么簡單的道理,不可能作為一所大學的校長、有著豐富學識和開闊眼界的內行人卻不知道。可能就是因為他們知道得太多太清楚了,深知要提升一所學校的軟實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達成的,但建新校舍、新教學樓是立竿見影的好方法,就像農村村口石牌坊一樣,給人一種最為直觀地視覺感受。
“百年樹人,十年樹木”不見了,剩下的只有“一年樹樓”。大學校長也和地方官員一樣,片面追求政績,又大又新的新校園,就是大學校長的政績工程。這些年,有多少大學舊貌換新顏,但又有多少大學真正成為國際一流大學?不要說橫向比較,或許縱向一比,連自己學校的黃金時期都比不上吧。這,也是大學校長行政化的弊端之一吧。
而且,還可以更大的惡意來揣測那些一心搞基建,卻對提升軟實力毫不上心的大學領導,“機器一響,黃金萬兩”,只要學校搞基建,就有機會撈油水。“基建一搞,領導就倒”,這些年倒在基建上的大學領導難道還是一個小數目嗎?
當一所大學可以不顧惜眾多學子的意愿,拆掉他們心目中標志性的石牌坊建筑時,就已經撕去了大學獨有的脈脈溫情,商業的銅臭取代了校園的書卷氣息,割斷了歷史的傳承與聯系。一座石牌坊的倒掉,或許也代表了大學校園某種傳統的倒塌。
編輯:張志爽
版權屬于:http://m.fgjbby.com.cn/山東嘉祥長城石雕廠
版權所有,其他人轉載時,必須以連接的形式注明作者出處及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