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蝸牛的形態特征及象征意義
時間:2015-08-05 15:59:36 點擊:次
石雕蝸牛的形態特征及象征意義
蝸牛我們都見過,行動非常緩慢,而蝸牛在不同的國家都不同的象征意義,因此,雕刻家很喜歡雕刻石雕蝸牛。石雕蝸牛是動物雕塑的一種,其主要作用是用于擺設,和裝飾,一般小型的石雕蝸牛比較常見。當然,也是送親朋好友的一種工藝佳品。
蝸牛是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雖然它的嘴大小和針尖差不多,但是卻有26000多顆牙齒。在蝸牛的小觸角中間往下一點兒的地方有一個小洞,這就是它的嘴巴,里面有一條鋸齒狀的舌頭,科學家們稱之為“齒舌”。蝸牛的整個軀體包括眼、口、足、殼、觸角等部分,身背螺旋形的貝殼,其形,顏色大小不一,它們的貝殼有寶塔形、陀螺形、圓錐形、球形、煙斗形等等?,F國內養殖的白玉蝸牛、蓋罩大蝸牛、散大蝸牛、亮大蝸牛、褐云瑪瑙蝸牛等都有自己獨特的外形。蝸牛的眼睛長在頭部的后一對觸角上。
蝸牛有甲殼,形狀像小螺,顏色多樣化;頭有四個觸角,走動時頭伸出,受驚時則頭尾一起縮進甲殼中;蝸牛身上有唾涎,能制約蜈蚣、蝎子。六、七月熱時會自懸在葉下,往上升高,直到唾涎完了后自己死亡。
蝸牛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屬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富含20多種氨基酸的高檔營養滋補品。蝸牛屬腹足綱陸生軟體動物,種類很多,遍布全球。據有關資料記載,世界各地有蝸牛四萬種。在我國各省區都有蝸牛分布,生活在森林、灌木、果園、菜園、農田、公園、庭園、寺廟、高山、平地、丘陵等地。但有飼養和食用價值的種類卻很少。蝸牛作為人類的高蛋白低脂肪的上等食品和動物性蛋白飼料,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
石雕蝸牛在各種文化中的象征意義也不相同,在中國,石雕蝸牛象征緩慢、落后;在西歐石雕蝸牛則象征頑強和堅持不懈;有的民族以蝸牛的行動預測天氣,蘇格蘭人認為如果蝸牛的觸角伸的很長,就意味著明天有一個好天氣。由于蝸牛行動緩慢,人們常用來比喻一個人動作遲緩像蝸牛爬一樣。
石雕蝸牛在植物園,或動物園也比較常見,其有著很高的鑒賞價值,和收藏價值,石雕蝸牛是有一定文化內涵的工藝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