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傳承好祖先遺留下的石雕技術
時間:2015-11-03 14:02:18 點擊:次
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4日訊(記者魏金金)“技法對于我們民間藝人來說不是很大的問題,真正能感動人的是作品本身所凝聚的那種至真至美的情感。你需要靜靜用心去感受、欣賞它,由內而外,由遠及近。作品之所以能長久留存在人的心里的從來都是情感,而這種情感的表現,萬不可造作,不可造假。我用16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多思善悟,靜心養身,凈眼觀月,沉心造物,近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沅州石雕傳人張小花在接受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記者采訪就如何看待石雕的美時這樣談到。
沅州石雕,因取材于湖南懷化芷江縣之明山石又稱明山石雕。據史載始于南宋,盛于明清,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清代黃本驥在《湖南方物志》一書中寫道:“明山石雕鏤刻花鳥、人物、山水、樓閣等,極為精致;雕刻北斗、八角、古琴等各種造型和圖案,嘆為觀止”。可以看出,沅州石雕早已聞名于世。據悉,沅州石雕種類繁多,有建筑石雕、祭祀石雕、宗教石雕、牌坊石雕、橋亭石雕、園林石雕等等。2014年11月,沅州石雕被正式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來自湖南沅州侗族夫婦胡楊、張小花就是從事沅州石雕的典型代表。據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記者了解,作為新生代沅州石雕傳承人,2009年,胡楊首次為沅州石雕行業獲得國家級銀獎,在2010年更是獲得了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杰出手工藝徽章。胡楊此前載接受媒體采訪時曾這樣談到,“對于我們來說,每一塊石頭都蘊含著生命,在雕刻的過程中,不斷發掘石中所蘊含的內容,根據石料的特點進行創作”。據悉,張小花隨夫學藝已將近十一年整,相較于胡楊的全藝全能,張小花則比較擅長浮雕、鏤空雕刻,碑林石刻,創作題材也多以花鳥草蟲為主等田園生活氣息濃厚的主題設計。張小花告訴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記者,自己在專注藝術創作設計的同時,也負責沅州石雕的主要市場運營工作。為了迎合市場發展的需求,目前兩人創作的作品以硯臺、硯屏為主,工藝類擺件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