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龍柱是寺廟的重要組成構件之一,與寺廟建筑關系緊密,造型特點、裝飾內容又和民眾的審美情趣相關聯。并在不同的時代下,不同派別的營造手法中呈現出不同的藝術特征,筆者對寺廟龍柱的整體藝術特征進行了概括。

首先,龍柱裝飾藝術與寺廟建筑達到和諧統一,石雕龍柱圍繞寺廟建筑形體分布,成為建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與其他的建筑構件共同承擔著承重、裝飾、分割、標注等實際功能和文化內涵,與建筑實現了和諧統一。

民間工藝匠師通過精湛的設計和細心的雕琢,在空間布局與結構形式上配合其他的裝飾手法,營造出寺廟的威嚴氣勢,烘托神明殿堂的至高無上,體現了工藝匠師對龍柱裝飾藝術形式的極致追求。同時,通過復雜的形式與簡單的構圖,虛實結合,相映成趣,引發人們的無限遐想。

其次,石雕龍柱裝飾藝術造型精美華麗,尤其是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匠師對于寺廟建筑的裝飾更是極盡所能。龍柱因處于顯要的位置,成為了裝飾藝術極致追求的完美體現。立足于廟埕之上,遠遠望去,神龍盤踞,錯落有致,別具匠心。近身細看則制作精美,動感十足。

無論是躍然柱上的神龍,還是精致靈動的紋飾,抑或是飽含吉祥寓意的仙人和瑞獸,都為寺廟增添了一份威嚴與精致。柱身多采用浮雕、高浮雕和透雕的造型手法來表現,柱頭和柱礎則多施以線雕和淺浮雕,尤其是到了后期很多寺廟還是會盡可能的把它們裝飾的華麗,甚至有時外部裝飾會把柱體完全包裹。

再次,裝飾內容符合大眾審美,“圖必有意,意必吉祥”是*傳統文化中真、善、美思想統一影響的結果,也成為*傳統建筑裝飾內容的構成原則,體現了大眾審美的情趣。石雕寺廟龍柱裝飾內容大體可以分為人物類、動物類、植物類、什物類、文字類、自然類和幾何紋飾。

其中,人物類裝飾主要是忠孝節義、先賢故事和宗教故事,向人們展現“仁義禮智信”的倫理綱常,體現大眾化的價值取向。動物紋飾也是必不可少的裝飾內容,主要是傳統的瑞獸祥禽,并承載著豐富的民俗寓意,如鶴象征著長壽延年;魚寓意著年年有余。

而植物類紋飾有象征“四君子”的梅、蘭、竹、菊;被視為靈丹妙藥,可治百病的靈芝、金銀花;冰清玉潔,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等。什物類紋飾是古代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物品或神明的法器,多是暗八仙、八寶和博古紋的形式呈現,如意則暗含萬事如意的訴求。文字類紋飾多見于捐贈紀念款或立柱時間,自然類紋飾多是配合其他紋飾使用,常以山形、云紋、水紋的形式出現。幾何紋飾多出現在柱礎和柱頭上,有方形、圓形、六邊形、八邊形、菱形、卍字紋、回字紋等。

*后,龍柱裝飾藝術時代特征鮮明,龍柱裝飾多是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和創新,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早期因各種因素的限制,寺廟建筑里很少見到龍柱,多是圓形、六面形或八面形的素柱。到了清朝時期,受閩、粵等地影響,裝飾開始出現,但整體裝飾較為質樸,造型相對古拙,除主體的神龍以外很少有裝飾紋樣,技法也比較單一。隨著時代的發展,龍柱裝飾藝術特色與先前有很大的不同,裝飾風格逐漸發生演變,組合形制發展逐漸完善,造型手法變得更多樣,石雕龍柱甚至有些繁瑣。

您可以選擇一種方式贊助本站
賞